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世博会执委会副主任、上海世博局副局长周汉民。
上海世博会“城市更新与文化传承”主题论坛上,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世博会执委会副主任、上海世博局副局长周汉民成为引人瞩目的焦点人物。他表示,多元文化可以增强城市的包容性、提高城市的整合性、推动经济增长,还可以塑造城市品格、增强城市开放度、提升城市的综合素质。
谈世博多元文化“知礼”中国人是“展品”
本届论坛上,周汉民在“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与共生”的分论坛上,进行了以“世界博览会与上海多元文化融合”为题的主题演讲。“这个分论坛的题目不是今天定的,这个题目定在9年前。”周汉民说,“随着世博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形成以后,对上海世博会的主题作了应有的升华,从经济方面可持续发展到高科技对城市生活的影响,从乡村互动到城市社区的重建。其中最重要的第5个副主题,即此分论坛的主题。 ”
周汉民在进行演讲前,专门查了一下世博园入园人数的即时统计:截至6月12日14时,本届世博会开幕刚刚过了42天半,游客总人数为1310.18万人。
周汉民认为,上海世博会引起全球瞩目,就是能够经受一次文化的洗礼,能够经历一次心灵的涤荡,能够面向未来反省自己而又有勇气与世界一同前行,“未来留给世界的一定是本届世博会真正体现了多元文明和多种文化的对话、交锋、交融和交流。 ”“世界给了我们机会,我们就不能懈怠。 ”周汉民说,上海世博会是中华民族向世界表达自己的一次机会。不要过于冀望一个中国馆就能表达中国人所有的情怀,上海世博会的展品是有纪律、讲礼貌、懂礼仪的中国人。
周汉民表示,作为世博会的组织者,要树立国际化和大众化的意识——国际化就是所有参展方包括国家、国际组织企业和城市实践区所代表的城市,要把他们服务好,协调好。大众化意识就是把观众服务好,组织好。开园以来,组织方已增设了几千条长凳,园区的太阳伞已能够解决40%的遮阳问题。由于上海将迎来梅雨季节、大风天气,相关工作还有很多,“举办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核心理念是祥和、欢乐和安全。 ”
谈城乡二元结构 分配结构再调整刻不容缓
本次论坛强调多元文化,这显然不仅仅是指多元国家。中国是一个很明显的城乡二元结构,上海世博会能否找到更好的措施促进城乡二元文化融合?
对这一问题,周汉民表示,这是一个世界现象。他“信手拈来”了一系列数据:1800年,全世界城市人口比例是2%,1910年即100年前,这一比例也不过只有13%,到2007年5月,全球有一半人口已经在城市居住。“中国情况如何?一位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说,21世纪应该是两大世纪,一是信息革命,二是中国城市化发展。 ”周汉民说,对此他当时不以为然,但是现在已经深信不疑了。此次世博会举办之时,中国的城市化率超过48%,过去30年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因此城市不仅是人们留在城市为了更好的生活,更在于这个时代已经不能扭转了。
此时政府要做什么?周汉民表示,政府永远应该高扬公平和正义的大旗。关注我们的两元结构问题是当今中国非常关注的问题,所以党和用的最重要的词汇就是“有尊严地工作,有尊严地生活”。无论是政府的指向还是企业活生生的案例都指出这是刻不容缓的,就是分配结构的再调整。
谈世博契约精神 上海世博会礼仪和法制并存
中国人讲究“礼尚往来”,而西方国家则讲究“契约精神”。本届世博会的组织方,在参展和筹办中如何解决双方文化冲突、价值观冲突等问题?周汉民首先概括了他的主要观点:到上海来的国家和国际组织都是来帮忙的,我们要心怀感恩。
“外国友人参与中国的建筑和发展对我们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在上海的外国常住人口是15.1万人,来自许多国家。 ”周汉民说,“我们非常希望他们在上海能够过得像上海居民一样,如同谚语所言,到了罗马就成罗马人。我们会努力营造外国友人在上海、在中国其他地区工作的氛围。 ”
上海世博会参展的国家和地区高达180多个,几乎相当于全世界都来到了中国。周汉民说,正因为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与世界各国有着悠长的友情,在世界各国城市和企业参展过程中,礼仪之邦的礼仪和契约精神是相融合的。上海世博会与所有赞助商都按规定签约,因此是“礼仪和法制并存”。 首席记者苏琳电自苏州